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游戏介绍

顶级法师专访:魔力百科独家揭秘顶级法师的秘密!(魔力法师怎么加点)

2024年06月24日 03:30:19130

今天,香港佳士得举行的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其中佛教造像有13件,包括数尊唐代至清代的佛教铜像及雕塑。领衔之作为来自瑞士私人珍藏的明永乐鎏金铜金刚总持坐像,以及元/明初鎏金铜罗汉坐像一对。最终有成5件交。其他 多因起拍价太高,最终流拍。

拍品 2891

元/明初 鎏金铜罗汉坐像一对

33 1⁄4 in. (85 cm) and 33 1⁄2 in. (87.6 cm.) high, respectively

估价:

HKD 12,000,000 – HKD 18,000,000

成交价:

HKD 24,450,000

來源:

拍卖于香港佳士得,1992年9月29日,拍品896号A & J Speelman Ltd. Oriental Art,伦敦,1998年4月1日

介绍:

顶礼虔心 – 鎏金铜罗汉造像一对

此对鎏金铜罗汉像制作精美,体型硕大,形象是两位少年 童颜的僧人,一位穿袒露右肩的印度式袈裟,其右小腿后 侧 刻 有「 右 四」铭 文,一 位 则 穿 着 右 袒 的 汉 式 僧 袍,垂足裾 坐,姿 态 闲 适,气 度 雍 容,其 左 小 腿 后 侧 刻 有「 左 四」 铭文。虽然他们分别刻有标示位置的铭文,但是并无 纪年,它们的制作年代为何,值得探讨。罗汉信仰虽源于古印度经典,然古印度尚未见到明确的 罗汉造像,因此,罗汉信仰基本上可以视为佛教汉化过程 中产生的本土信仰,而其造像艺术也发源于中国。唐永徽 五 年 ( 6 5 4 ) 玄 奘 译 出 《 法 住 记 》, 此 经 专 说 十 六 大 罗 汉 , 罗汉信仰及其造像艺术自此于中国扎根,逐渐于晚唐/ 五代时期成形。虽然唐代石窟中便出现僧侣的形象,但现 存 最 早,以《 法 住 记 》中 的 十 六 罗 汉 为 主 题 的 造 像 实 例 便 是建造于吴越广顺三年(953)的杭州烟霞洞十六罗汉像 ( 图 一 )。这 是 由 吴 越 国 吴 延 爽 发 愿 所 造,在《 法 住 记 》的 十六罗汉基础上添加了一尊庆友尊者(Nandimitra, 即《法住记》作者)和一尊不具名的罗汉,所以也可视为现 存最早的十八罗汉实例。1966年瑞安慧光塔曾出土一件 吴越国金铜持经罗汉立像,是早期铜罗汉像的一件实例。宋代是罗汉信仰的鼎盛时期,由于各种关于罗汉的 灵应故事透过文士名宦的记载宣扬,使得上从帝王, 下至庶人,无不虔诚敬事供养。其中最有名的便是 苏轼。他的外祖父程文应曾落难受到十六个僧侣的 救济,文应认为这十六位僧侣便是十六罗汉化身, 因 此 每 年 举 办 四 个 大 型 的 罗 汉 供 会 供 养 之。苏 轼 自己被贬至海南岛时,想起外祖父当日落难情景, 便到当地的五百罗汉堂礼拜,并为之题字,先后写下四篇 关于罗汉的赞颂。他又在海南岛当地获得五代张玄画的十 八罗汉像,送给弟弟苏辙供养祈福。宋人供养罗汉时的祈 愿包含很广,大至天象的祈 晴,祈雨,小及个人祈求现世的平安康健,长寿,登科及第,乃至于追荐亡者等,可以看出宋代罗汉信仰深入宋人生活的各个层面。虽 然《 法 住 记 》问 世 后,各 种 以 罗 汉 为 题 材 的 作 品 便 开 始 出 现,但 是 经 典 中 并 无 罗 汉 图 像 特 征 的 记 载,因 此 造 像 风 格 自 由 多 变,极 富 创 作 力。这时期罗汉形象常以高僧大德为模样塑造, 其形貌粗略可分为梵汉两类,形成了两种艺术 风格:以贯休为代表的「禅月样」以梵貌奇古为造型特征; 以 李 公 麟 为 代 表 的「 龙 眠 样 」则 为 世 态 相,向 世 俗 化,生 活化发展,比较自然写实。北宋以后的罗汉艺术大致在 这两种风格的基本上演绎发挥,再以苏轼《十八罗汉礼 赞 》的 文 字 叙 述 为 辅 佐,成 为 重 要 的 佛 教 美 术 主 题。宋代罗汉雕 塑 以 陕 西 崇 庆 寺 北 宋 元 丰 二 年(1 0 7 9)的 十 八 罗 汉 像 及 山 东 灵 岩 寺 北 宋 治 平 三 年(1 0 6 6)的 二 十 七 尊 罗 汉 为 代表。他们举止神态生动逼真,个性鲜明,充分表达出 宋代罗汉雕塑自然写实的风格。宋代铸铜罗汉实例非常 少见,开封相国寺存四例北宋时期铸铜罗汉(图二),据传 本为五百罗汉,民国十六年遭到破坏,目前只剩此四尊, 可以看出其造像风格也以自然朴实为主。进入元明时代,藏传佛教成为皇家的主要信仰,虽然 藏传佛教也供养罗汉,但是藏文经典里对十六罗汉的描 述源于十五世纪克什米尔学者释迦西日所着《十六罗汉 礼 供 》, 与 《 法 住 记 》 的 描 述 有 出 入 : 1 . 十 六 罗 汉 的 排 列 顺 序不同;2.有两位罗汉的名字不一样:诺矩罗(汉)/巴沽拉 (藏);苏频陀(汉)/阿秘特(藏)。藏文典籍里也对罗汉 形象有比较详细的特征描写。如巴沽拉在经典描述中手 抱猫鼬;罗怙罗双手捧王冠等,这都是前朝的汉传形象所 未见的。目前还未见到能确实定年为元代的十六罗汉塑 像,但是从一些宋元之际传世的罗汉画中可见元代的罗汉 形象应该还是以之前的汉传形象为主,未受到十五世纪 藏传典籍的影响。明初出现的宫廷罗汉造像则明显的风格丕变。佳士得 香港曾卖出两件明初的鎏金铜罗汉像,一件是1993年10月24日,拍 品 5 4 3 号 ( 图 三 ), 一 件 是 1 9 9 4 年 1 0 月 3 0 日 , 拍品390号(图四)。93年的这尊罗汉左手抱着猫鼬,明显 是藏文典籍所记载巴沽拉尊者形象;而94年这尊手拿金 耳环,则符合典籍里迦里迦尊者的形象。这两件与维多利 亚亚伯特博物馆藏的鎏金铜戒博迦尊者(手持经书)应该 原是一套,这三件造像分别刻有东第一(巴沽拉),西第四 (迦 里 迦)及 东 第 七(戒 博 迦)字 样,应 该 是 标 明 他 们 摆 放的位置。这三尊罗汉像的造像遵循西藏典籍的描述,风 格也与前朝罗汉自由写实的风格不同,充满宫廷佛造像的 华 贵,拘 谨,内 敛 之 气。无 独 有 偶,本 次 上 拍 的 两 件 罗 汉 也 同 样 刻 着 「 左 四 」,「 右 四 」 等 标 示 位 置 的 字 样 , 铸 造 风 格也与明初宫廷造像的风格一致,他们的手中应该本来 各持能辨别身份的法器,只是现在已经佚失。其中一位 袒露右肩的尊者,其衣袍的处理方式非常类似永乐时期 释迦牟尼佛上所见的衣袍,尤其领口三角形的衣褶处理 是此时期的特征,值得注意。这两件罗汉与慈山寺所藏 一 件 罗 汉 坐 像( 图 五,购 于 香 港 佳 士 得 2 0 1 6 年 1 1 月 3 0 日, 拍品3233号)风格颇有相似之处,应该是同一时期的宫廷 精品,都是为重要的皇家藏传佛寺特别定制的,是难得一 见的重要造像。

拍品 2885

明永乐 鎏金铜金刚总持坐像 「大明永乐年施」刻款

8 1⁄2 in. (21.5 cm.) high

估价:

HKD 5,000,000 – HKD 8,000,000

成交价:

HKD 10,290,000

来源:

由现任藏家于1990年代购自苏黎世Berti Aschmann(传)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亚洲部荣誉主任暨佳士得高级顾问

介绍:

明永乐 金刚总持(本初佛)坐像

毛瑞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亚洲部荣誉主任暨佳士得高级顾问

这尊精美的铜鎏金像于明朝(1368–1644)永乐年间(1403–1424)由北京御用监所造。金刚总持,又称金钢持,为佛教中的本初佛,在尼泊尔及西藏普遍供奉,但在汉地未广泛信仰,鲜少出现于汉传佛教的艺术作品中,因此本尊金刚总持造像极为罕见,意义非凡。胸前交叠、持金刚杵与金刚铃的双腕为金刚总持的姿势。金刚总持是金刚乘中的本初佛,又称阿提佛陀。金刚乘教徒将其视为佛法传承的源头,诸佛皆为其无量化身。此尊佛像上可见,右手所持之金刚杵与左手所持之金刚铃,分别为五股(钴)杵及五股(钴)铃。这种手腕在胸前交叠、掌心向内的姿态称为安慰印,意指佛菩萨说法。印、手印、印相为象征特定神祇动作、力量或理念的手势。金刚杵、金刚铃配合使用,代表佛教教义中根植万有的空性(舜若多)及般若智慧。金刚乘,在英文中常译为「Thunderbolt Vehicle」(雷电乘)或「Diamond Vehicle」(钻石乘),是一支在印度、西藏、尼泊尔一带发展出的密宗佛教。在佛教悠久的历史中,金刚乘标志着佛教教义从大乘佛教的教法思辨到个人生活实践的转变。从字意上看,「金刚」意即「雷电」、「钻石」、「坚不可摧」,指向人绝对真实不灭的部分,而非其对自身本质虚构出的假象;「乘」指珍贵无比、不可摧毁的修行法门。金刚总持总以坐姿示人,而此尊坐佛正盘坐在尼泊尔式的双莲花底座上。如同其威严的地位一般,金刚总持坐姿正式端正,昂首挺直脊椎与肩膀,与藏汉式菩萨较不正式的 S 形弯曲姿势有所不同。其盘腿而坐呈汉藏佛教中的金刚座,此种双足交叠于大腿上,脚底朝上,脚跟尽量贴腹的坐姿也称为莲华坐。双莲花底座上层莲瓣朝上,高度约为莲瓣朝下的下层一半;底座的顶部和底部皆以珠饰环绕。佛为证得菩提、进入涅槃的觉者,形象通常为披着袈裟的和尚,鲜少有首饰和冠饰。然而金刚总持在尼泊尔和西藏传统中会示现为菩萨。菩萨为本已证悟的觉者,持慈悲心不入涅槃,倒驾慈航普度众生,成就众生的开悟。因此,菩萨的形象参照了历史上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为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传统上约为公元前563—公元前483)的世间身份,被描绘为古印度的王子,意指菩萨在一切有情众生悟道后,也会如同悉达多一般成佛入灭。金刚总持以菩萨之姿示现,衣着华美,头顶气势磅礴的高髻,长发披散肩上,发髻由一绺发紥起,其顶有宝珠,称摩尼宝珠,幼细的卷发从前额的发线沿至太阳穴和颈背。身为本初佛,金刚总持头戴八叶宝冠,冠叶垂直并以宝石装饰,与一般菩萨只有五片朝上的冠叶形成对比。八叶宝冠象征佛陀由八正道证悟,不再轮回,就此不入生死流转。造像腰围华美丝缎所织的装饰性布带(多提),全身戴臂镯、手环、脚鍊与一条条长珠鍊等珠宝,以及反映出其尼泊尔起源风格的大型圆耳环,冠饰上的缎带彷彿微风吹彿在耳边飘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毘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等大多数佛的明显特征为其肉髻(佛顶),为一种颅顶的隆起,象征佛陀在修成菩提后智慧的扩展。事实上,肉髻为佛陀独有的征相,可用来辨别佛像。而金刚总持自然也有肉髻,然而因其以菩萨形象示现,肉髻藏在发髻中。白毫是佛菩萨之一相,为眉间白毛,放出光芒照耀十方法界,但常被误称为「第三眼」或种姓标记。虽然在定义上是一撮白毛,但白毫在铜鎏金造像中通常以浮雕或圆形宝石呈现,在本件中为一颗泪珠状的宝石。由于信徒频繁的触摸,佛像白毫和鼻尖的镀金已被磨到所剩无几。雕塑的镀金表面不仅与佛菩萨的身份相称,更代表佛经中其身上散发的光明。本件的藏汉风格源于深厚的艺术传统,可追溯至十一、十二世纪的印度东北部,而后传至尼泊尔和西藏。元朝(1279–1368)期间尼泊尔风格在中国的兴盛,通常视为来自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1245–1306)的影响,他在 1262 年由喇嘛八思巴带领至北京。八思巴为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曾任元朝开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的帝师。阿尼哥在蒙古朝廷受重用,任诸工匠总管兼领将作院。虽然藏传佛教意象早在元朝即开始出现在汉地艺术中,但西藏对汉传佛教艺术的影响在明朝(1368–1644),尤其永乐年间(1403–1424)更为深远,当时朝廷推崇佛教,在世俗事务与宗教上强化与西藏的关系,甚至邀请西藏僧侣到京师北京进行宗教仪式。西藏的影响体现在艺术美感上,从本尊比例优雅、容貌慈祥、珠宝耀眼、手势精致、细节丰富细腻以及双层扁莲花底座可见一般。尽管西藏对中国十五世纪初(尤其在永乐和宣德(1426–1435)年间)的艺术有很关键的影响,藏传佛教在朝廷之外却少有信奉,因此大多数此类艺术,如本件永乐刻款所示,很可能皆是为朝廷所制。受到印度传统的影响,此尊造像的肩宽腿长、身驱光滑,身穿薄衣并戴手环、臂镯、脚鍊。与其形成对比的则是源于尼泊尔及西藏传统的大圆耳环、宽而方的脸形、高颧骨、丰满的脸颊、雅致的眉形。除了众多的绿松石镶嵌外,瑞士苏黎世市里特贝格博物馆的十四世纪尼泊尔金刚总持像(登录号Inv.-Nr. BA 21),代表着很可能影响了此金刚总持形象的喜马拉雅雕塑类型。永乐年间制作了许多这种受尼泊尔西藏风格影响的塑像,一直持续到十五、十六世纪几乎没有演变。造像披巾在肩膀和手臂上柔软的褶皱、盖在腿上松散的褶襉,以及背部的精心铸造和处理,都常见于永乐年间御用监的作品。尤其是永乐年间的铜鎏金塑像,以精巧的细节和水银鎏金的鲜艳色泽著称。底座平顶中央刻有六字「大明永乐年施」,表示本件是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的作品,而永乐年间可谓一段中国艺术的辉煌时期。这种藏汉式青铜器在铸造后刻款,文字通常如本件般由左向右读。刻款不使用「制」而采「施」字,意为赏赐,常见于同时期瓷器、漆器等世俗艺术的御款。本件原有一块现已迭失的铜或黄铜底板,盖住空心佛像在底部的开口,隐藏内部,并固定住开光时放在佛像内的装藏供品。底板原位于底座内部淡淡的凸边上,以摩擦力和红蜡固定。底板的中心可能刻有一个金刚杵或十字金刚杵,并在双杵之间有莲花图样,用来防护佛像及其内圣物。佛像的开光是依经文详细记载进行的繁复仪轨。开光最重要的部分则是装藏,在神像内部放入供品,通常包括小型经纸、咒鬘、琉璃珠、布、小青铜章、金属或木制的小神像、种子以及其它各种殊胜之物。对信徒来说,这些供品赋予佛像神识与法力,而其宗教性质使佛像上很少会注明日期、地点或其它的制造信息。与本件最接近的精美造像,莫过于另四尊位于西藏的永乐款铜鎏金金刚总持,其一藏于拉萨市大昭寺,另三尊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虽然本件与拉萨四尊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然而后者经细看却有些许不同:佛像的面部以冷漆涂成金色,呈哑光而非亮面,且唇色上红,眼睛以黑白上色,头发以青金石染蓝。在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站上,纽约鲁宾博物馆学者和前策展人杰夫·瓦特展示并描述另外五件私人收藏的汉地铜鎏金金刚总持,年代为十五世纪,风格类似于本尊造像但无御款(物件编号 12441、23125、57394、57396 和 57397)。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另有一件(1975.1.1442)些许类似的藏品:金刚总持以瑜珈禅坐的姿式与其明妃般若佛母结合双修的造像。虽然此尊可能出于西藏,从其永乐风格推断应出自十五世纪初的中原。因藏汉与汉藏造像在风格和整体外观相似,在缺少御款或其他铭刻的情况下,很难判定出产此类作品的文化。双修通常视为智慧和慈悲的原始(或密教)结合。在佛教中,男性形式为动,代表为了达到开悟而必须修成的慈悲和方便智;女性形式为静,代表同样也是开悟必需的般若智慧。两尊合而为一,象征看破主客体虚假二元性的无明面纱所需的结合。苏黎世里特贝格博物馆有一尊风格与本件相关的永乐款铜鎏金金刚萨埵(Inv.-Nr. BA 22),双手同样持金刚杵与金刚铃;但不同于本件在胸前交叉,这尊金刚萨埵右手在胸前握金刚杵,左手于腰部持金刚铃,手臂微向前伸。在金刚乘佛教中,金刚萨埵被视为普贤菩萨的密教化身。虽然这两尊名号相近,皆为永乐年间且风格、外观相似的作品,但手臂的不同位置表示,本件金刚总持与里特贝格博物馆的金刚萨埵为不同的尊神,具有非常不同的法力和意义,应当分别看待。本件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尊永乐款铜鎏金敏捷文殊菩萨像(2001.59)风格一致。虽为两不同之尊神,但耳环、珠宝、背部尼泊尔式底座几乎相同。一尊风格相仿的永乐款观世音菩萨像于 2014 年 3 月 20 日由纽约佳士得拍出(拍品编号 1622)(图一),另一尊则藏于苏黎世里特贝格博物馆。麻州剑桥市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收有一尊风格类似的永乐款绿度母坐像(1992.289)。本件铜鎏金造像巧夺天工、保存完好,为已知的五尊永乐金刚总持像之一,也是在西藏以外的唯一一尊,极其珍稀。这尊佛像由北京御作坊所制,融合了当时最顶尖的铸造和镀金工法,并以璀璨的珠宝、丰富细致的细节、华丽的镀金,完美体现了永乐工艺的巅峰造极,是汉传佛像的杰作。

拍品 2825

明成化元年(1465) 铜文殊菩萨骑狮坐像 「成化元年比丘永铭造」刻款

12 in. (30.5 cm.) high, box

估价:

HKD 300,000 – HKD 400,000

成交价:

HKD 378,000

来源:

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7-18日,拍品2134号

介绍:

狮子背上的铭文表明此像为成化元年(1465年)永敏和尚所造。文殊菩萨(文殊),智慧的菩萨,通常坐在狮子上,经常与释迦牟尼佛和普贤菩萨坐在大象上的三合会出现。公元5世纪传入中国的《华严经》将文殊菩萨的菩提道描述为东北“寒、清、山”。这导致中国学者将文殊菩萨与中国东北的五台山联系起来,并解释了该峰的别称清凉山(清凉山)。

拍品 2819

明十四/十五世纪 龙泉青釉涩胎佛道教神龛15 1⁄4 in. (38.7 cm.) high

估价:

HKD 400,000 – HKD 600,000

成交价:

HKD 1,260,000

拍品 2892

唐咸亨(公元670-674年) 石灰岩雕四面造像碑

26 1⁄4 in. (66.8 cm.) high, wood stand, Japanese wood box

估价:

HKD 400,000 – HKD 600,000

成交价:

HKD 504,000

来源:

大阪藤田美术馆珍藏,入藏于1940年前宗器宝绘 ─ 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纽约佳士得,2017年3月15日,拍品530号

出版:

《藤田美术馆名品图录》,藤田美术馆,东京,1972年,编号209-212《中国の石仏 : 荘厳なる祈り》,大阪市立美术馆,1995年,124页,编号146孙迪,《中国流失海外佛教造像总合图录》,第6卷,北京,2005年,1200页

展览 :

大阪,藤田美术馆,《中国绘画と文房具》,1983年春大阪市立美术馆,《中国の石仏 : 荘厳なる祈り》,1995年10月10日至11月26日

介绍

石灰岩制,碑四面开龛造像。碑首刻宝塔,两侧刻飞天于祥云之上,碑阳开一帷幕华饰龛,内浮雕以跏趺坐佛为主尊的一铺七尊造像,龛左右刻发愿文及造像人题名,主龛下开四小龛,各雕坐佛于莲花座上,小龛下方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阴上刻菩提树,中央开龛,内浮雕以弥勒佛坐像为主尊的五尊像,龛左右刻发愿文及造像人题名「佛弟子贾行」,下方刻题记有「大唐咸□嵗次鹑火七月」纪年。碑两侧各开三小龛雕坐佛于莲花座上。唐代有咸亨、咸通两个带咸字的年号,此通造像碑为初唐风格,当为唐高宗李治咸亨年间(670-674年)所作。值得一提的是,碑阳下方所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三藏法师玄奘(602-664年)译本。作此碑时去玄奘法师新译《心经》不过二十余年,而其已有取代姚秦鸠摩罗什(344-413年)旧译本之势,可见影响之大。玄奘法师译本《心经》直到今天都是流通最广的版本,而此通造像作爲镌刻有这一版本《心经》的早期实例殊爲难得。

拍品 2888

元/明初 十四世纪 漆金铜观音坐像

Figure: 29 in. (73.5 cm.) high;33 3⁄8 in. (84.7 cm.) high overall with lacquered wood stand

估价:

HKD 2,800,000 – HKD 3,500,000

来源:

台湾私人珍藏,约1980年代购于香港(传)

介绍:

此尊观音造像风格特殊,脸相与一般所见观音略有不同,额头极高,凤眼 细长,薄唇紧抿。尤其颈上所挂龙纹锁片极少在观音造像上出现。云南禄 封恐龙博物馆的金铜造像厅中藏有一件鎏金铜摩利支天像,其开脸与本尊非常相似,也佩戴着龙纹锁片。摩利支天是佛教神祇,传到中土后受到道教信徒供养,成为道教重要的斗姆元君。这尊摩利支天便是以道教风格铸造,穿着汉服盔甲。观音也是道观中常供奉的佛教神祇,或许此尊观音便是在云南地区铸造,供奉在道观里的造像,因此佩戴罕见的龙纹锁片。

拍品 2887

明十五世纪 铜观音坐像

20 3⁄4 in. (52.6 cm.) high

估价:

HKD 3,000,000 – HKD 5,000,000

来源:

瑞士私人旧藏

纽约佳士得,2004年3月25日,拍品137号

介绍:

这是一尊典型的菩萨装造像,一面二臂。头戴五花冠,头顶束高发髻,余发垂于两肩,缯带U字形翻卷,耳下垂饰耳铛。面容丰满,眉弓如月,眉间饰 白毫,双目微垂;鼻梁挺直,双唇棱角分明,嘴角露出一丝和煦的微笑。左手当胸结安慰印,右手置右膝结施与印,双手皆拈莲茎。上身帔帛从双肩绕两臂内侧自然垂下,两端自台座前飘出,生动自然,给人以丝织物的柔软质感。胸前垂挂多组珠串式璎珞,装饰繁缛精美。腰间束带上也有联珠式 璎珞装饰。下身着长裙,衣纹流畅轻柔。手腕和足部饰有花形钏镯。半跏趺坐姿,左腿横盘,右腿下垂,足踩莲花。身下为双层束腰式莲花座,中间束 腰较深,丰厚饱满的莲瓣由双层莲叶承托,整齐排列,工艺精美。这尊观音体态优美,身型丰腴。身体表面装饰因为年代久远、自然磨损或者人为擦拭导致原来的装饰脱落,露出底铜后自然氧化而表面呈现黑色。《金刚经》 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目前市场重鎏金而轻「黑皮佛」的现象,说明了人们重表面而轻本质,这与修行和供奉的本心是相悖的。

拍品 2886

明十五世纪 鎏金铜大势至菩萨坐像

15 1⁄2 in. (39.3 cm.) high

顶级法师专访:魔力百科独家揭秘顶级法师的秘密!(魔力法师怎么加点)

估价:

HKD 800,000 – HKD 1,200,000

来源 :

北美私人旧藏(传)纽约佳士得,2012年9月13-14日,拍品1267号

拍品 2894

明十六/十七世纪初 德化白釉观音坐像 「何朝宗」印款

10 1⁄4 in. (26 cm.) high

估价:

HKD 1,200,000 – HKD 1,800,000

拍品 2893

宋/元 铜降龙罗汉像铭款:信士马洋同妻余氏铸造29 1⁄2 in. (75 cm.) high

估价:

HKD 3,500,000 – HKD 5,000,000

来源:

台北私人旧藏,2003年入藏(传)

出版:

《Footsteps of The Buddha》,纽约苏富比,2013年9月3-23日,图录图版9号

介绍 :

此尊罗汉左手持钵,其上蟠一龙,右手高举持一珠子,似乎以之与龙相戏,据此推测其为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七尊者 – 降龙罗汉。铸造风格生动特异而古意盎然,具有早期铜造像的特征。降龙罗汉其人为何,佛经中未有记载,而为中土信众于《法住记》所记载十六罗汉上,附会而得,因此历来各家看法不一。苏轼主张其为庆友尊者,即《法住记》作者;南宋志磐则谓为摩诃迦叶,释迦牟尼之十大弟子之一,十八世纪乾隆皇帝亦承袭志磐论点。虽则降龙罗汉不见于经籍,但是佛经中却常见沙门降伏毒龙的故事,最早的一例便是释迦牟尼自身。据载世尊曾为了感化优楼频罗迦叶皈依,显神通以佛钵收伏一条毒龙(naga,亦可译为‘蛇’),为此类故事的滥觞。此尊罗汉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吴越时期烟霞洞的十六罗汉之一(图一), 同样是一梵僧左手托钵,右手高举持珠。但是未见有龙,而且既是十六罗汉,其身份便不会是十八罗汉之第十七的降龙罗汉,但可知此形象最迟在十世纪已出现,虽然也是梵僧,深目高鼻,但不似此铜罗汉之面相奇特,令人联想起贯休所画夸张特异的罗汉。此铜罗汉身穿印度式袈裟,袒露圆腹,脸上身上青筋浮现,刻画生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衣袍膝盖上的漩涡式衣纹,应该是受到宋代寺院塑像的影响。如保圣寺的一尊降龙罗汉(图二),其衣袍边缘便可见漩涡状转褶;而崇庆寺的北宋时期降龙罗汉像其衣袍下襬可 见密集的平行皱褶,其右膝上也可见同心圆纹路。还有下襬的龙纹及衣领上的卷云纹,可以跟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件金代定窑印花龙纹盘(图三)上的纹饰做比较。此尊罗汉是难得一见的早期铜罗汉造像,体现贯休画风的影响及当时工匠不拘一格的造像风格。本拍品经牛津检测中心进行热释光定年测试,测试报告编号为 no. C117c20,其测试结果与拍品定年相符合。

拍品 2826

明 鎏金铜天佑大元帅立像

19 in. (48.5 cm.) overall height, box

估价:

HKD 500,000 – HKD 800,000

介绍:

造像三头六臂,正面三目,头戴远游冠,手持火轮、法印、令牌等,赤双足,为道教星宿神天佑大元帅之造型。本造像与北京白云观藏一尊定年万历的铜天佑大元帅造像非常接近,应为同期作品,可资比较(图一),见《中国道教神仙造像大系》,北京,2012年,页99。天佑元帅又称天猷元帅,与天蓬、真武、黑煞合称北极四圣。《道门通教心用集》卷七称天猷神将,「威制群魔,头戴天圆,足履地方,冠带九气,结为衣裳,日为圆象,月为圆光,身披北斗,六甲九章,左踞河魁,右倚天罡,能伏邪鬼,烁除不祥,神丁一论,鬼秽消亡。」

拍品 2890

清康熙 御制檀木胎彩绘胜乐金刚像

23 5⁄8 in. (60 cm.) high

估价:

HKD 3,800,000 – HKD 5,500,000

出版:

Jacques Van Goidsenhoven,《Art Lamaïque : Art des Dieux》,布鲁塞尔,1970年,页122-123

展览 :

罗默和佩利措伊斯博物馆,《皇宫遗珍:中国明清宫廷艺术展》,德国希尔德斯海姆,2015年11月21日-2016年12月4日,图录图版4

介绍:

胜乐金刚四面十二臂,蓝色身,每面三目,正面为深蓝色,右面为黄色,左面为白色,背后一面为红色,正二手施金刚吽迦罗印,脚踏威罗瓦及黑夜女神,头戴骷髅冠,腰系人头璎珞,背披象皮,抱明妃金刚亥母,明妃腿盘绕本尊腰间,足下莲花座。本造像尺寸硕大,造型华贵堂皇,尤其是饱满立体的莲瓣座,尽显清代 宫廷风格。莲瓣内外双层,瓣尖具三个卷云纹,两侧有祥云牙子作装饰,极为精美。康熙御制佛教造像中也见类似莲瓣,如故宫博物院藏一尊康熙二十五年(1686),康熙帝为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所造的四臂观音像,莲座上莲瓣的形制与本造像接近。康熙帝及其祖母孝庄太后虔诚礼佛, 信奉藏传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特设中正殿念经处,处理宫中佛教事务,可见帝王礼佛之心。胜乐金刚又称上乐金刚,是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本尊,也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胜乐金刚造型多变,包括一面二臂、一面四臂、四面十二臂等;清宫供奉之大型胜乐金刚像,多见四面十二臂造型,如承德避暑山庄普乐寺旭光阁供奉一尊高250公分的大型铜胜乐金刚像,造型与本造像相似;另外紫禁城雨花阁第四层中龛供奉的一尊铜合金胜乐金刚双身像,亦是同类的四面十二臂造型。本造像最早发布于1970年的出版《Art Lamaïque: Art des Dieux》,该图录另有一尊白坛木胎彩绘密集金刚像(见图录图v7-v9),两尊造像无论材质、风格、制作技术或尺寸,均非常接近,很有可能与另一尊大 威德金刚像原为三尊一组的组合,代表藏传佛教格鲁派三位最重要的 本尊神。

拍品 2889

西藏 十八世纪 局部鎏金铜大威德金刚像10 in. (25.2 cm) high

估价:

HKD 5,800,000 – HKD 7,500,000

来源:

纽约佳士得,2003年9月17日,拍品82号Gallery Koller, Zurich, 2007年

出版:

《美成在久》,2007年9月,38集,6号,53页

介绍:

顶级法师专访:魔力百科独家揭秘顶级法师的秘密!(魔力法师怎么加点)

大威德金刚,梵语称「阎曼达嘎」,汉语可称为大威德明王,亦可直称阎魔敌,藏密认为祂是文殊菩萨之愤怒相的化身。「威」表示降伏恶魔的威猛力量,「德」则代表智慧摧破烦恼业障,为五大明王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主要本尊之一。文殊菩萨是宗喀巴的本尊,因此大威德金刚像在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受到极大的尊崇。格鲁派在汉地称为黄教,至十七世纪,已经成为西藏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派别,并在后来受到清廷的扶持。藏传佛教称清朝皇帝为文殊皇帝,乾隆皇帝更是利用文殊菩萨化身,以政教合一方式对西藏地区进行统治。他对藏传佛教格鲁派尤其扶持,并以「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这一根本治国方略的继承、延续和发展而维护 了帝国的大一统;因雍正皇帝笃信佛教,乾隆皇帝年幼时便成长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中,从小就跪受密法。至乾隆一朝,清宫内外,大小佛堂不计其数,以供帝王随时礼佛修法。此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中正殿念经处以及西藏 僧俗领袖制作或进贡了大量佛像、唐卡、法器,此尊大威德金刚既是典型 一例。此尊大威德金刚工艺精湛,铸造精良,体现出典型的十八世纪汉藏风格的同时,又迎合了清代宫廷的审美,其浑圆的莲瓣以及对主尊气势恢弘的表现手法,皆是清代宫廷与西藏宗教艺术相互影响的典型例证。大威德金刚像见于重要博物馆珍藏与拍卖市场。美国底特律美术馆藏一件稍大(36.8 公分)的十八世纪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像,馆藏编号 2018.69,尤其造像底座与本尊类似;亦可参考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藏一尊铜鎏金十七世纪例。一尊非常近似、尺寸相若的西藏十八世纪大威德金刚例,同为没有鎏金,拍卖于纽约佳士得,2015年3月18日,拍品编号4023;另一尊尺寸较此尊稍大,定年清乾隆,拍卖于纽约佳士得,2015年3月15-16日,拍品编号3214。

信息来源:佳士得官网

| 特别推荐 |

独冠天下系列图书

[ 正式发售 ]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赠 送

因书籍内容承载有限

凡在本平台购买《独冠天下》系列的读者

获赠高清电子版图片

非偏远地区包邮

* 港澳台地区顺丰、德邦到付,海外请留言详询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

2T

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本平台收集整理了

百余部

晚清民国时的摄影图片及相关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达古斋古证录》

1930年出版、内容共计700余页

以图文形式将著者所经眼的各类珍玩分门别类列名

揭示了许多古物造假方法和鉴定经验

是二十世纪初古玩考证的最为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此书出版年代久远,印刷数量有限

如今在古书市场售价便宜的也在四五千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研究

南山供秀平台特翻拍整理了此书全部内容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由星云大师总监修,

全22册,

内容涵盖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

是目前最全面的关于世界佛教艺术的资料集。

现本平台联合出版社优惠结缘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绝版再现!

一幅幅高清彩图、

完美复刻了一座千佛神奇的宝藏,

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忠实而热情地记录了一个伟大而浪漫的人文奇迹!

《敦煌遗珍》

流失海外绘画珍品

不仅收录了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艺术中的珍品

并特邀马炜老师、蒙中老师撰写了解说文字

对作品中的形象、风格做了详细的讲解

为读者提供进阶的阅读体验

同时,也特别选取画中人物进行了

局部放大,材质、笔触均清晰可见,以原色精印的方式呈现

利于读者临摹教学、鉴赏研究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

是一套较全面的佛教艺术课程

内容以全图像深入解读

从佛教的发展背景、图像产生原因

到大量早期人物和代表观念

以及壁画背后的艺术风格追溯等

第一讲免费

中国佛教艺术简史

基于思想文化史和宗教学、艺术学、考古学的视野

以断代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

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历史

第一讲免费

大唐之美

由齐东方等一线学者名师领衔

特邀服饰、书法、瓷器等方面术业专攻的杰出代表

从多方面给您展示唐代之美

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唐代艺术史

第一讲免费

古建之美

特邀国内顶级院校专家学者和活跃的民间古建筑大咖

共同打造“0基础读懂中国古代建筑”的系列专题课程

以飨热爱古代建筑的朋友

第一讲免费

——————————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南山供秀】

感谢有您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新浪微博
微信
电话:010-88888888
手机:13999999999